您的位置:首页 > 节日大全

秋分的由来和习俗

更新时间: 2024-06-02 09:15:33

1,秋分的古代雅称是什么 古代秋分叫什么

秋分的由来和习俗

导语:实际上,24节气是有相应的雅称的,但很少人去了解它们的雅称。很快,就是秋分节气了,那么,你知道秋分的古代雅称是什么吗?到底古代秋分叫什么呢?很多人可能觉得,知道现在的叫法就行了,没必要了解其他名字,但小编觉得,了解一个节气的其他名称,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历史文化。

秋分的古代雅称是什么

秋分祭月节

祭月节。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农历八月里的这天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

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。

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《北京岁华记》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:“中秋夜,人家各置月宫符象,符上兔如人立;陈瓜果于庭;饼面绘月宫蟾兔;男女肃拜烧香,旦而焚之。”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,就是“惟供月时,男子多不叩拜”,此即民谚所说“男不拜月”。

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,但谓祭月为“斋月宫”。“每户瓶兰、香烛、望空顶礼,小儿女膜拜月下,嬉戏灯前,谓之‘斋月宫’。”民间供小财神,大不盈尺,并设有台阁、几案、盘匝、衣冠、乐器等物,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,俗称“小摆设”。

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。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。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,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,因“元”与“芋”音近,后来人们以“芋”代头。

南昌以往有句老话,叫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。”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,男子是不能参加的,因为古代有“男尊女卑”的思想,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,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,而且代表阴性,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。

还叫秋分日:

秋分日

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。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,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“竖蛋”试验。选择一个“身量匀称”的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,失败者虽然多,成功者也不少,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。

为什么春分或秋分这天鸡蛋容易竖起来?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说法。有人认为,春分、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,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,鸡蛋较容易竖立,也有人说,春秋分时节天气晴朗,人的心情舒畅、思维敏捷、动作也利索,有利于“竖蛋”成功。

有专家称,鸡蛋确实是可以竖立的,且并不仅限于春分、秋分时节,春分、秋分这两天,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,“竖蛋”成功的关键在蛋壳上面。鸡蛋表面高低不平,有许多突起的“小山”。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,只要找到三个“小山”和由这三个“小山”构成的三角形,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三角形,那么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。另外,最好选择生下四五天的鸡蛋,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下沉,鸡蛋重心下降,最有利于“竖蛋”。

秋分特点:

1、秋分开始昼夜时间均等,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。

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,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,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;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。

2、气候由热转凉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
气候: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,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,产生一次次的降水,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。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。此时,南、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。

2,2023年秋分的时间是农历几月几日

2023年秋分是农历八月初九,阳历时间是9月23日14点49分46秒,星期六。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,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;南半球相反。故秋分也称降分。

6月21日,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发布,同意自20起,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
秋分之后,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(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),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(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)。

从地理角度可以这么理解,秋分就是太阳来到了赤道,以后北半球越来越冷。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,3月21日左右到赤道——春分,6月22日左右到北回归线——夏至,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——秋分,12月22日左右到南回归线——冬至。

中国古籍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之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。

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二

一是,日夜时间均等,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。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;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,这一天可以观测到“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”的特殊现象。

二是,气候由热转凉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
3,秋分的优美诗词四句 描写秋分时节的诗句鉴赏

秋分的优美诗词四句 描写秋分时节的诗句鉴赏

《秋分》

清代: 郑孝胥

碧云翻墨坠秋光,残暑长廊一雨凉。

松竹欲成楼渐隐,阴晴数变桂初香。

随波籍湜应俱叛,易暴夷齐故不亡。

岁岁登高须强起,霜风好为作重阳。

《咏廿四气诗 秋分八月中》

唐代: 元稹

琴弹南吕调,风色已高清。

云散飘飖影,雷收振怒声。

乾坤能静肃,寒暑喜均平。

忽见新来雁,人心敢不惊?

《秋分日忆用济》

清代: 柴静仪

遇节思吾子,吟诗对夕曛。

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。

逆旅空弹铗,生涯只卖文。

归帆宜早挂,莫待雪纷纷。

《道中秋分》

清代: 黄景仁

万态深秋去不穷,容程常背伯劳东。

残星水冷鱼龙夜,独雁天高阊阖风。

瘦马羸童行得得,高原古木听空空。

欲知道路看人意,五度清霜压断蓬。

《秋分日作》

清代: 永瑆

乔木众绿退,寥天绪风起。

迨此夕阳好,忽共流波靡。

自有中天月,可以见千里。

山川阻且修,白露零未已。

《庚戌秋分》

宋代: 韩琦

淅淅风清叶未凋,秋分残景自萧条。禾头无耳时微旱,蚊嘴生花毒渐消。

钱迸嫩苔陈阁静,字横宾雁楚天遥。西园宴集偏宜夜,坐看圆蟾过丽谯。

4,2023年秋分是几月几日 2023年秋分的具体时间几分几秒

看着大雁往南飞,我们就猛然意识到秋天已到来,但是自然的变化往往是循序渐进的,好比秋季也是分为好几个阶段,越到后面气候就越寒冷,到了秋分已是步入深秋时节,如果能提前知晓具体的时间点,就能更平和地去迎接秋高气爽的秋季。

2023年秋分是几月几日

本年的秋分是在9月23日星期六,其中秋分之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,即该时节把秋天一分为二。到了这天,昼夜是等长的,即白天12小时,夜晚也是12小时,太阳直射点刚好在赤道。古书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记载道:"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生动地形容了当天昼夜等长的特征,从此以后就是日渐短,夜渐长了。

今年秋分具体时间几分几秒

2023年秋分在9月23日下午的14点49分46秒。不少小伙伴可能很好奇,为何节气能够精确到分秒呢?这就与地球的运转有关了,它是同时公转和自转的,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视为一个平面圆,并把春分点看作0度的话,那每过15度就是一个节气,24个节气正好360度。随着天文与地理的学说不断发展,这个度数可以精确到某天某时某秒的,不仅是秋分,实际上二十四节气都能够计算到具体的时间。

这个节气有什么传统禁忌

①根据老人家的观点,据说到了秋分时节,就不宜搬家入宅了,因为乔迁新居难免敲敲打打,会涉及到动土等,这对于安居是很不利的,所以都不建议在秋分这天移徙。

②还有一种古老的说法,就是秋分时令是忌讳结婚的,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,在此时结婚为不吉,气场比较混沌,容易造成夫妻分离。

③此外还有个禁忌,就是不适合开业,该节气是由盛转衰的起点,也就是阳气减弱,不建议进行开张店铺等热闹的事宜,怕造成财运的流失。

5,秋分的习俗

1、秋祭月,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

2、竖蛋,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。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,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“竖蛋”试验。选择一个“身量匀称”的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,失败者虽然多,成功者也不少,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。

3、吃秋菜,在岭南地区,昔日四邑(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)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,有个不成节的习俗,叫做“秋分吃秋菜”。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秋汤”。有顺口溜道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健。

秋分的由来和习俗 相关文章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:

电话:
邮箱:

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-2020 tianqiri.com

滇ICP备2022007697号-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