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天气生活

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及含义

更新时间: 2024-04-16 14:25:46

导读:二十四节气是什么?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及含义是什么呢?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,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,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、物候、时候,这“三候”的不同变化让我们感受四季的变化。想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具体详情,请看以下介绍吧。

二十四节气是什么

二十四节气这个名称最早见于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,其实远在春秋时期,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,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,直到秦汉年间,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。

公元前104年(汉武帝太初元年),经司马迁等人的提议,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。并责成邓平、唐都、落下闳等人制定的《太初历》并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,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。

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伸十分丰富,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、歌谣、传说等等,又有传统生产工具、生活器具、工艺品、书画等艺术作品,还包括着与节令关系密切的汉族节日文化、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。

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,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。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才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,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、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,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。

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。

太阳从黄经零度起,沿黄经每运行十五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“一个节气”。

每年运行360度,共会经历24个节气,他们分别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,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和大寒。

为了记忆方便,人们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,用字串联起来编成了歌诀(二十四节气歌):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及含义

《二十四节气歌》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民谣,它以简洁的歌词概括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。
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

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根据太阳在黄径上的位置划分的时间系统,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,这一体系起源于黄河流域。《尚书·尧典》中记载了尧帝命羲和、钦若、羲仲、羲叔等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转来认识天象,确定日中、日永、宵中、日短四个节气,分别对应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。春秋末年,基于这“四节”发展出了“八节”,包括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。24节气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,到了秦汉时期逐渐完善,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。

二十四节气起源

二十四节气,起源于黄河流域,它是以这一带的气候、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。据说,我们的“人文始祖”,五帝之首的黄帝是当时华夏部落的联盟首领,他就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一带,他带领人们播百谷草木,大力发展种植,从中摸索去气候变化的规律才制定的历法。

虽然当时还没产生二十四节气,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“四时”“八节”已经诞生。“四时”即:春、夏、秋、冬,“八节”即: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这在《吕氏春秋》“十二月纪”中,对于“四时“八节”已有了明确的记载。后来,人们把“四时”“八节”又详细的划分,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。

“节”就是指节令,比如、“立春”,就是春天的开始,立夏是夏天的开始,立秋是秋天的开始,立冬是冬季的开始,这就是令,节令。

“气”就是气候特点,比如、“雨水”,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,降雨开始,雨量开始增多,反映的就是这个节令中的气候特点。

每个月有两个节气,月首叫“节”,月中叫“气”。这样看来,二十四节气是由12节与12气组成的,只不过是人们把12节与12气统称为了二十四节气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二十四节气是什么,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及含义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及含义 相关文章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:

电话:
邮箱:

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-2020 tianqiri.com

滇ICP备2022007697号-111